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好文丨《产出导向法:中国外语教育理论创新探索》评介(文/孙曙光)

孙曙光 外语学术科研网 2022-06-09

提 要“产出导向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理论,旨在解决我国外语教育中长期存在的“学用分离”这一本土问题。自其2015年问世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师意识到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用外语产出的能力,相关研究数量逐年递增,研究内容逐步深入,呈多样化特点。本文评介“产出导向法”理论创始人文秋芳的新作《产出导向法:中国外语教育理论创新探索》,首先分章节简述全书的主要内容,然后评析该书的主要特点,以期为我国外语教师提升外语教育理论和实践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外语教育理论;教学法;本土理论;中国特色


1. 引言


我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外语学习群体,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外语教育事业成绩卓著,培养了大量优秀外语人才。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学界采用的主流教学法和教学理念大多从国外引进,较少形成较为系统的本土化外语教育理论。文秋芳(2015)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旨在解决我国外语教学中存在的学用分离、文道分离和教师作用边缘化的问题(文秋芳2020b)。POA秉承“学用一体、文道相融、教师主导”的外语教学理念,以用外语产出为导向,为学生增加学以致用的机会,注重语言教学的育人功能,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培养学生的说、写、译表达性技能的同时,将人的发展作为外语教育的终极目标,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


“产出导向法理论与实践研究系列丛书”(共七册)由文秋芳及其带领的POA教研团队撰写,汇集了POA最新研究成果,覆盖POA理论、课堂实践与应用的各个方面。该丛书的首部著作《产出导向法:中国外语教育理论创新探索》由文秋芳撰写,不仅系统地论述了POA的重点、难点,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值得外语教育界关注。本文以该书的五个部分为线,简述各章主要内容,然后评析该书的主要特点,以期为我国外语教师提升外语教育理论和实践水平提供参考。


2. 内容简介


该书包括绪论、POA理论体系、POA理论详解、POA研究范式、POA教师发展与展望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包括第一至三章,着重介绍新中国外语教育理论的发展、POA的发展现状和历程。第一章论述了新中国成立后70年间我国教育理论发展的三条路径:引进改造、扎根本土、融通中外。“引进改造”路径曾长期占主流,但“舶来品”不是解决本土问题的最佳路径。“扎根本土”路径立足我国国情,扎根中国大地,解决本土问题。这条路径符合国人思维,但很难译成英文被国外同行理解。“融通中外”路径汲取中外理论精华,为解决本土问题提供创造性的解决方案,符合理论创新国际化标准:本土化、原创性和国际可理解度(文秋芳 2017)。POA是“融通中外”路径的产物。第二章论述了POA 发展现状,从研究成果和应用与推广两个方面说明POA目前取得的成绩。POA团队通过教学实践、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不断优化理论和实践,产生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书面和口头成果。在应用与推广方面,文秋芳先后组建了英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非英语语种教学三个实体团队,并在全国范围内组建虚拟共同体,推动POA理论体系发展与实践创新。第三章论述了POA发展历程,指出POA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萌芽期、雏形期、形成期、修订期和再修订期。前三个时期的标志分别是提出“输出驱动假设”、提出“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在两个修订期,POA增添或修订教学理念和假设,优化了教学流程。


第二部分“POA理论体系”为第四至六章,从宏观的角度分别论述POA理论概述、POA的中国特色以及POA与任务教学法的异同。第四章阐明POA教学理念、假设和流程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POA理论体系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教学理念包括学习中心、学用一体、文化交流和关键能力,是整个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为教学指引方向。教学假设包括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学习和以评为学,是整个体系的理论支撑,也是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依据。教学流程包括驱动、促成、评价三个环节,是教师进行具体教学实践的抓手。


第五章指出POA具有四个中国特色:融合课程论和二语习得理论两个视角;坚持“实践是检验理论有效性的标准”;根据中国国情,“对症下药,综合施策”;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POA将二语习得理论的新进展与语言教育紧密相连,三个教学环节体现了课程论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测,并与二语习得的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学习和以评为学假设相对应。理论和实践的良性互动推动POA不断发展、完善。POA理论体系针对中国外语教学中的“学用分离”问题“开中药方”,系统地解决教学中的“费时低效”问题,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六章记述POA与任务教学法(TBLT和tblt)的异同。POA 和TBLT的本质差异在于教学对象和目标。TBLT的教学对象是即将从事某一职业的英语学习者,其目标是培养学习者胜任特定岗位所需的语言技能;而POA的教学对象是绝大部分并无特别明确从业方向的在校学生,其目标是通过通用英语教学发展说、写、译能力,提升综合素质。POA和tblt虽然有着相同的教学对象和目标,但在教学单位、教学大纲/教学材料、教学实施三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tblt以任务为单位,教学大纲和材料以任务为基础,遵循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的实施步骤,未对教师的作用进行显性描述。POA以单元产出任务为教学单位,有基于POA理论编写的教学材料,遵循驱动—促成—评价教学流程,教师起主导作用。


第三部分“POA理论详解”包括第七至十一章,从中观的角度重点讨论了教学目标中的关键能力、驱动场景设计、促成活动设计、师生合作评价和教学材料使用。第七章题为关键能力。POA的教学目标分为显性(师生共用)和隐性目标(教师专用)两类。这两类目标涵盖了外语教育的六种关键能力: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辨能力、文化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课堂教学活动一般会覆盖前四种关键能力,而后两种关键能力需要教师额外关注,通过精心设计特定的活动有意识地培养。


第八至十章分别介绍 POA 教学流程中的驱动、促成和评价环节。第八章着重论述了驱动场景需包含的四要素——话题、目的、身份和场合,以及各要素的作用,指出场景设计中常见的身份不当和身份不明两个典型问题,并以案例说明如何设计具有交际真实性的产出场景。最后作者建议外语教师采用显性方式培养学生的“身份”意识,并呼吁更多的教师研究者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深入研究驱动环节。第九章聚焦POA促成活动设计。POA促成环节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设计的促成活动要精准对接产出目标,精准应对学生的产出困难。教师要提供渐进性的脚手架,脚手架应与学生当前的水平和需求协同。促成活动还必须多样,增强趣味性。该章以具体教学案例演示促成活动精准性、渐进性、协同性和多样性,有助于教师准确理解、设计和实施促成活动。第十章详细说明了师生合作评价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实施步骤和要求,以及教师需持有的正确评价理念,即评价是教学的升华,评价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中介作用,进行专业引领,以及全体学生多种形式的参与。


第十一章介绍POA教学材料的使用。该章提出POA教学材料使用和评价框架,包括教学材料使用理念、准备过程和有效性评价标准。教学材料的使用理念包括教师主导说、产出目标决定说和输入材料服务说;教学材料使用的准备过程包括前期分析、设定目标和选择与转换输入材料;教学材料使用有效性评价标准包括产出目标恰当性、促成活动有效性和产出目标达成性。


第四部分“POA研究范式”包括第十二至十四章,从研究的角度 论述POA教学研究方法——辩证研究法。第十二章介绍辩证研究法与POA。辩证研究法(dialectical research method,简称DRM)通过若干问题、理论、实践和反思的循环,达到理论和实践的迭代优化。DRM已经在POA理论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取得明显成效,能够帮助研究者实现理论和实践双优化的目标。第十三章将DRM优化为辩证研究范式(dialectical research paradigm,简称DRP),包括哲学立场、系统问题、研究目标和研究流程。优化后的DRP概括性更强,具有全局性思维、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迭代性等特色,在“大科学”时代应用范围更广。第十四章聚焦辩证研究(dialectical research,简称DR)与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简称AR)的异同。在分别分析AR和DR的主要特点之后,作者从哲学基础、研究对象、研究目标和研究流程四个方面分别论述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作者强调研究方法无优劣之分,研究者需根据特定的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第五部分“POA教师发展与展望”包括第十五和十六章。第十五章关注POA应用与教师发展。POA是教学工具,工具的使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文秋芳 2020a)。作者先分析了三位教师使用POA的成长历程,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熟手型外语教师发展的理论框架,最后用案例展示三位教师专业发展的尝试性、解释性和创新性阶段,为外语教师发展提供了新视角。第十六章是作者的反思与展望。作者站在应用语言学学科全局的高度,从研究者的社会责任、“大科学”工程思维和外语教育理论三个方面反思我国应用语言学理论发展路径,并建议研究者从拓展应用、精打细磨和弥补薄弱环节等方面深入研究POA。在未来研究中,POA应用可以扩展至不同水平的外语学习者、不同类型的课程;POA设计应更关注驱动场景多样性、促成和评价活动设计问题、互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问题、英语信息深度加工问题。


3. 简要评述


具体而言,该书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内容系统全面,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POA。全书涵盖了POA产生背景、理论、实践、研究和教师发展的方方面面,主线清晰,层次分明,逻辑连贯。“绪论”部分的背景简介为读者铺陈出POA创建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有助于读者把握POA的“前世今生”,主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POA理论体系”部分的整体介绍与辨析为读者深入理解后续内容作了铺垫,有助于读者从总体上把握“整体架构”,主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POA理论详解”部分以POA 教学中的关键点为抓手,为读者细致地说明了目标设定、教学设计和材料使用,有助于读者把握理论的“落地路径”,主要回答“如何做”的问题。“POA研究范式”部分的方法介绍为从事教学研究的教师提供了“有力工具”,主要解决“如何做研究”的问题。“POA教师发展与展望”部分论述以POA为中介的教师发展阶段和决定因素,主要回答“教师怎样发展”的问题,并反思中国应用语言学国际化路径和POA的发展方向,主要回答“中国应用语言学怎样发展”和“POA怎样发展”的问题。


第二,理论—实践结合、教学—研究并重,为广大外语教师和外语专业的研究生开展POA教学实践和教学设计提供了着力点。该书作者为POA教学与研究团队负责人,一直注重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的辩证互动关系,主张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将POA放到不同课堂、让不同教师去实践,并依据实践结果,不断修订与完善POA理论”(文秋芳 2017:354)。该书虽为教学理论著作,但作者在专注教学的同时不忘科学研究,兼顾教师发展。辩证研究范式为研究复杂教学系统中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助力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研究。作者鼓励教师从实际问题出发,以教学中的“真问题”为导向,不断地通过“学习借鉴—修订理论—实践理论—反思诠释”的循环互动优化理论、实践和诠释。POA本身是教学实践与研究互动的产物,在互动中完善、发展和成长。同样,教师也在教学实践与研究中完成专业发展。


第三,读者友好、问题导向,方便读者阅读。作者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下笔读者意(writing like a reader),以问题引出章节内容,使读者带着问题往下探究。例如,在第二章介绍POA 发展现状时,作者以“POA发展已取得何种成绩”提纲挈领,既引出了话题,又有助于读者阅读完该章后进行归纳总结。再如,在第六章辨析POA与任务教学法的异同时,作者开门见山,以“POA与任务教学法有何区别”引发读者思考,然后娓娓道来,犹如作者与读者说话,没有距离感。


美中不足的是,该书未包括具体的教学实施和教学研究方法的具体操作案例。尽管作者对教学流程驱动、促成、评价三个环节进行了简要介绍,梳理了教师设计和实施驱动环节应注意的场景设计问题,以及促成环节的协同性问题,并采用两个简要案例对要点问题进行解析,但是作者并未给出驱动、促成、评价环节的详细操作案例。笔者猜想作者是考虑到丛书的整体安排,POA系列丛书的其他著作会对此进行深入探讨。另外,对于辩证研究范式如何操作,该书也未展示相关的操作案例。如果教师想了解完整的教学流程案例和辩证研究案例,建议进一步阅读POA系列丛书中的相关图书及论文。


4. 结语


该书展现了文秋芳对我国应用语言学国际化的最新思考和创建“融通中外”理论来解决中国本土问题的真知灼见,对广大一线外语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采用POA教学、开展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更为难得的是,该书作者反复强调,新修订的POA不是最终版本,期待各学段、各语种的外语教师参与POA实践、研究及理论优化,将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原创的教育教学理论推向国际舞台。我们相信,这部论著的出版将促进外语教师反思自己教学实践和研究中遇到的难题,立足课堂实践,从课堂中的“真问题”出发,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参与教学改革,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推动中国外语教育理论的发展。


注:本文选自《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1年第2期第81-84页。由于篇幅所限,参考文献及注释已省略。



作者简介

孙曙光,北京体育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 研 究 领 域:外 语 教 育、 二 语 习 得。


往期回顾

刊讯 |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1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期刊好文 | 抓好教学“新基建” 培养高质量外语人才(文/吴岩)

专题文章 | 中国共产党百年外语教育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上)(文/文秋芳、常小玲)

专题文章 | 中国共产党百年外语教育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下)(文/文秋芳、常小玲)

新书速递 | 产出导向法:中国外语教育理论创新探索(产出导向法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


【提示】在线阅读/下载:

1)点击“阅读原文”在期刊网页(http://www.celea.org.cn/class/25)阅读本期刊讯;


2)在CNKI下载论文全文:

https://navi.cnki.net/KNavi/JournalDetail?pcode=CJFD&pykm=WYQY(复制网址,粘贴到浏览器打开)


【声明】感谢《外语教育研究前沿》编辑部授权iResearch发布此文。本文版权归《外语教育研究前沿》编辑部及作者所有。其他任何学术平台若有转载需要,可致电010-88819493或发送邮件至research@fltrp.com,我们将帮您协商授权事宜,请勿擅自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